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的显微镜下,记者邂逅了一群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它们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从南海海底钻取的科学样品。
研读地球历史的“书签”
当时的南海生活一定快乐而富足。因为尽管过了40万年,每一只有孔虫化石依然散发出白色珍珠般的温润光泽。它们有的像圆圆的乒乓球,仔细看皮肤却呈网格状;有的像含苞欲放的棉花球,白色的花瓣清晰可见;还有的像扇形贝壳,中间包裹着一个小孔。在显微镜灯光照射下,玲珑剔透,仿佛一张张迎面而来的笑脸。
自寒武纪至今,这些仅1毫米大小的美丽单细胞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亿多年。它们祖祖辈辈以海洋为家,生生死死都不离开海洋。它们家族兴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海洋环境因素反应极为敏感;某些种群演变迅速,在地球上生死留存的时间很短,因此成为相应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准化石,成为科学家研读地球历史的“书签”。
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南海第三次大洋钻探,正在北纬18度、东经115度的南海北部海域顺利进行。“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从3700多米深的南海海底,钻取的一管管沉积样品到底是什么年代沉积的?美丽的有孔虫有自己的“发言权”。
16日,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向荣,在“决心”号钻取的第3管沉积样品中,发现了几只粉红色的“红拟抱球虫”。这种在教科书中作为定年标志的有孔虫,生活在地球上年代约为12-40万年前。因此可以判断,“决心”号钻取的第3管南海沉积样品,是在这段时间内沉积的。
“大海里的小巨人”
尽管肉眼看上去,有孔虫小如针尖,杏耀手机客户端但却不属于微生物,而是不折不扣的动物,隶属于原生动物界粒网虫门有孔虫纲,壳上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自寒武纪至今,已知其化石种类有4万多种,分布于五大洋不同海洋环境的现代有孔虫,种类有6000多种,仅在我国海域就生活了1500多种。
作为一位与有孔虫打了20多年交道的古海洋学家,向荣能一眼辨认出200多种著名的有孔虫,
杏耀手机客户端 ,对它们面貌特征、性格特点、出生和死亡的年代了如指掌。记者在“决心”号初次邂逅的乒乓球状“圆球虫”、棉花状“弓鞭里抱球虫”、扇形贝壳状“圆辐虫”,在向荣的眼里,早已是相识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了。
在“决心”号,向荣和来自北京大学的黄宝琦、日本岛根大学的古泽明辉一起,24小时轮流值班。每当一管新的沉积样品钻出来,他们就在钻头处取样,用63微米的筛子,将黏土和粉砂过滤掉。在筛子里剩下的样品中,就可以找到许多有孔虫化石。烘干后,在每一份样品里,用显微镜仔细地寻找标志性的有孔虫“面孔”,进行“生物化石定年”。只有构建了年龄架框,有了地层年龄,发生在不同时间段的构造与沉积事件才会“复活”起来,被编入档案,用来重塑不同时期南海的演化历史。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原生动物,有孔虫是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见证者”。研究现今海洋中的有孔虫种类及数量、分布,总结其与所处环境因子的关系,科学家就可以推测出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有孔虫是古今海洋环境对比的优越“指示生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地层学、古海洋学等诸多科研领域,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
“大自然的艺术杰作”
有孔虫的壳体不仅承载了“海洋历史信息”,而且造型变化多端、精美绝伦,几可与鹦鹉螺比美,堪称“大自然的艺术杰作”。国外科学家曾通过计算指出:有些有孔虫是依照“黄金比例”增长其房室的,其精致的内部旋向构造,完全符合“黄金比例”定律。他将某些有孔虫的旋称为“哥德的生命旋”。
有孔虫之美也深深吸引了我国科学家。从事有孔虫研究半个多世纪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仪院士,不仅开创和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荣获世界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她还手工绘制了一万多幅有孔虫图,亲手雕琢了数百个有孔虫的放大原模,研制开发了有孔虫雕塑、科研教具、科普展品和旅游纪念品。
在她的大力推动下,杏耀代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山市三乡镇合作共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孔虫雕塑园。114座大型的有孔虫石雕,以“宏观的微生物”“单细胞的雕塑品”奇特方式,生动展示了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有孔虫文化”,被国外权威机构评选为“世界十大进化旅游热点”。
今后,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大自然如此神奇,科学与艺术之美,原本相融相通。在“决心”号与有孔虫的美丽邂逅,更加令人对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