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集散地,也是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原种占全国种薯市场的5%。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所)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就在这里举行。
会上,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管委会、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新品种研发与示范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在生物育种、智慧栽培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建设集高端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中国“薯业硅谷”。
蔬菜所所长张友军指出,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深挖马铃薯生产潜力,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是丰富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内涵、拓宽守护途径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培育优质马铃薯的优势区域
我国种植马铃薯的历史悠久。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存研究员说:“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7000万亩,总产量9700万吨,杏耀均居世界首位。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与我国不发达地区高度重合。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但有助于解决群众的基本口粮,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国内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在绿色优质新品种选育、健康脱毒种薯繁育应用、水肥一体化智能高效微灌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主食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等方面下真功夫。
马铃薯机械打药。李晨摄
为了让实验室科研成果适应不同主产区环境,科研人员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原等多个主产区建立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区。
此次,观摩团一行来到的张家口市属于华北主产区。张家口市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集散地。2021年,张家口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108.29万亩,总产量226.89万吨,分别占河北省的48.51%、48.50%。其中有40万亩规模化高产高效种植基地,应用了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推广了脱毒良种覆盖、高垄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既节地节能,又增产增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察北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艳杰介绍,察北管理区是中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境内气候冷凉,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对培育优质马铃薯品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察北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步伐,杏耀注册大力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种植,马铃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国马铃薯优势种植区域。特别是以雪川集团为依托,建成了国内第一所企业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农业农村部马铃薯品种北方改良中心,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三级种薯繁育体系。
良种+良法结出产业“硕果”
尽管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
杏耀主管 ,“但产业发张种仍然存在马铃薯品种结构不合理、种薯繁育成本高、水肥投入不合理、病虫害防控不科学、全程机械化程度低、加工附加值低等问题。”李广存介绍。
张友军说,近年来,蔬菜所先后育成了马铃薯新品种51个,累计推广面积近1亿亩。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3个,主推技术1项。
自2015年蔬菜所在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设立了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华北分中心和研发基地以来,该所以此为契机,发挥区域优势,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已形成了全国领先的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重要性状基因组学解析和基因挖掘、综合高效育种技术研发和新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及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主的、兼顾基础和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繁育体系,从源头上大幅提升了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李广存说,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该团队新近育成的65个高产优质多抗的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系)。其中,中晚熟鲜食新品种中薯24耐瘠薄抗旱、抗晚疫病抗黑胫病;淀粉加工新品种中薯早39生育期短、淀粉含量16%以上;早熟鲜食品种中薯早35食味佳、退化慢;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中薯27外观和加工品质好、抗土传病害;特色鲜食品种中薯红3号红皮红肉、高产、抗粉痂病。
会上观摩了蔬菜所的察北马铃薯综合示范基地和雪川农业集团的规模化马铃薯种植基地,集中展示了中国农科院科技支撑稳产保供任务“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相关集成技术。
其中,综合绿色优质新品种筛选、脱毒健康种薯繁育应用、水肥一体化智能高效微灌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和主食化加工技术等6项核心技术构建了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示范目标为平均亩产3200公斤以上,节肥15%、减药10%,降本增效15%。
张友军表示,下一步,蔬菜所将联合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雪川农业集团共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平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集聚全国优势力量,面向市场需求共同开展技术定制、测试检验、中试熟化、产业化开发等活动。
他认为,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研、政、企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协同探索更多新模式和新路径, 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大局, 以“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