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太空和地球上的一群望远镜,甚至是亚利桑那州的一对业余天文学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天文学家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它以惊人的速度绕着一颗遥远的白矮星运行。这个距离地球约80光年的星系,违反了所有关于恒星和行星的常规。白矮星是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的残骸,它被大大缩小到大约和地球一样大小,但仍然保持着太阳一半的质量。这颗巨大的行星隐现在它的小恒星上方,由于轨道非常近,它每34小时绕恒星转一圈。相比之下,水星绕太阳公转则需要90天的时间。尽管过去曾有迹象表明有大型行星在白矮星附近运行,但新的发现是这些奇怪配对存在的最清晰证据。这一证实突出了恒星系统进化的多种方式,也可能让我们得以一窥太阳系的命运。这样的白矮星系统甚至可以提供一种罕见的宜居安排,让生命在垂死恒星的光芒下出现。
“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行星如此接近白矮星并存活下来的证据。这是一个惊喜,”首席研究员安德鲁·范德伯格说,他最近加入了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天文学系,担任助理教授。范德伯格是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担任美国宇航局萨根研究员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研究人员在9月16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范德伯格领导了一个由天文学家组成的大型国际合作小组,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贡献的望远镜包括NASA的外行星搜寻望远镜TESS和位于加那利群岛的两个大型地面望远镜。
范德堡最初的兴趣是研究白矮星和它们的行星。白矮星是太阳大小的恒星耗尽核燃料后的残留物。在读研期间,他回顾了苔丝的前身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并注意到一颗白矮星周围有一团碎片。
范德伯格说:“我们最终发现,这是一颗小行星,在我们观察的过程中,它正在被撕裂,
杏耀平台总代结缘,这真是太酷了。”这颗行星在过渡到白矮星后被恒星的引力摧毁,这导致了行星的轨道向恒星的方向倾斜。
从那时起,范德堡就一直想知道,行星,特别是大的行星,是否能在通往老化恒星的旅途中幸存下来。
通过对TESS收集到的数千个白矮星系统的数据进行扫描,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颗恒星,它的亮度每隔1天半就会变暗一半,这表明有什么大的东西正以闪电般快的轨道从这颗恒星前面经过。但是很难解释这些数据,因为附近一颗恒星的强光干扰了苔丝的测量。为了克服这个障碍,杏耀天文学家们补充了来自高分辨率地面望远镜的TESS数据,其中包括三个业余天文学家运行的地面望远镜。
范德伯格说:“一旦眩光得到控制,在一个晚上,他们得到的数据比我们在太空一个月的观测得到的数据更好、更干净。”由于白矮星比普通恒星要小得多,从它们前面经过的大行星会挡住大量恒星的光线,使地面望远镜的探测变得简单得多。
数据显示,一颗和木星差不多大,或许更大的行星在离它的恒星非常近的地方运行。范德堡的研究小组认为,这颗气态巨星从离恒星远得多的地方出发,在恒星演化成白矮星后,它才进入了现在的轨道。
问题变成了:这个星球是如何避免在剧变中被撕裂的?先前的白矮星与行星相互作用的模型似乎并不适合这个特殊的恒星系统。
研究人员进行了新的模拟,为这个谜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当这颗恒星耗尽燃料时,它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吞噬附近的所有行星,并破坏这颗木星大小的行星的稳定。这使得这颗行星呈现出一种夸张的椭圆形轨道,它经过了离现在已经缩小的白矮星非常近的地方,但也把这颗行星甩到了轨道的顶端很远的地方。
在漫长的时间里,白矮星和它的行星之间的引力作用慢慢地分散了能量,最终引导这颗行星进入一个紧凑的圆形轨道,这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数十亿年。这颗特殊的白矮星是TESS望远镜观测到的最古老的白矮星之一,年龄将近60亿岁,有足够的时间让它的巨大的伴星减速。
虽然白矮星不再进行核聚变,但它们在冷却时仍会释放光和热。如果一颗行星距离这样一颗垂死的恒星足够近,它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宜居带,即恒星附近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区域,据推测这是生命产生和存活所必需的。
现在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些系统的存在,杏耀软件它们为寻找其他生命形式提供了一个诱人的机会。白矮星行星系统的独特结构为研究轨道行星大气层的化学特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机会,也为从远处寻找生命迹象提供了潜在的途径。
范德伯格说:“我认为这项工作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是,它对一般的宜居性意味着什么——在这些死亡的太阳系中是否有适宜居住的区域——以及我们找到这种宜居性证据的能力。”